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关注丨高技能人才短缺,造船业尤甚?

记者 吴秀霞 中国船舶报 2023-02-21



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提档升级的关键期,对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极大,尤其是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当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稳定的高技能产业技术人才队伍是船舶工业持续发展坚实的人才保障。


施卫东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合作层次浅、水平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师资招聘重学历、轻技能;高技能人才培养“二元办学”模式不利于统筹管理和资源有机整合……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对上述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他建议,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产教资源;打造多元化培养路径,完善高技能人才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来,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人才供给结构失衡的话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高技能人才短缺引发全社会关注,船舶行业尤为突出,产业技术工人青黄不接、高技能人才断档,人才数量、结构难以满足造船业用工需求,船企“招工难、用工贵”的矛盾愈发凸显


“其症结除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外,还在于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失衡。”施卫东指出,从数量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与日本的40%、德国的50%还有很大差距;从人员素质上看,技能人才队伍仍以初、中级工为主体,技师以上人才数量需求不足,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尤为紧缺。据了解,“招生难”问题在船舶行业尤其突出,一些地方的船舶技校,受到招生环境和近几年船舶市场波动变化的双重冲击,船舶专业新生占比已经降至10%左右,几乎难以再维持行业技校的特色。从结构上看,高技能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老龄化现象已凸显,人才培养存在断层风险。船企在招聘用工过程中发现了适龄人员就业难、新生力量补充难、一线高技能人才招聘难的“三难”现象。此外,部分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仍存在“待遇唯学历、干活要技能”的现象,高技能人才与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薪酬结构不合理,人才发展路径窄


施卫东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国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同时,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提档升级的关键期,对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极大,尤其是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当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稳定的高技能产业技术人才队伍是船舶工业持续发展坚实的人才保障。


施卫东建议,首先,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产教资源。统筹整合教育和人社部门的职业教育职能,增加部门协同,制定统一的职业院校办学政策。坚持以产业为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地区产业人才需求,引导院校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例如:聚焦造船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新兴行业特色人才培养。对部分急需稀缺专业人才,探索实施订单式精准培养,使地方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与区域发展布局相匹配。


其次,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多元化培养路径。进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创孵化器等机构的资源优势,充分“借智”“借力”,探索构建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服务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招生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材开发等,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效能,探索职业院校与科研院所在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共享等产、学、研、训领域合作,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再次,加大人才激励,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探索打破唯学历、轻技能的分配体系,逐步实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薪资待遇与大专、本科、硕士相适应,重奖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能认定体系,扩大企业技能评价自主权,优化奖补方式,探索实行技能等级晋升与薪酬待遇挂钩的制度。打通高技能人才发展上升渠道,设立首席技师办公室,形成“一厂四师”的行政领导新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氛围。


最后,深化职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拓宽职业院校教师引进渠道,吸引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入校任教,降低学历要求,提高技能要求。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研修、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作用。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力度做实工学交替,构建以技能提升为引领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提升实训质量。



声明:《中国船舶报》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对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